在不同的通胀率下,1元钱的购买力的变化情况
通货膨胀,指的就是: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,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。原来100块可以买到的同样的东西,现在需要150块,200块,甚至更多。
对我们每个人来说,扣除通胀以后真实回报,才是对我们来说更加重要的回报衡量指标。
下面,再来用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,帮助更好的理解通货膨胀对于购买力的侵蚀作用。
假设我现在有1块钱,今年的通胀率为1%。那么我手持的这1块钱,在1年以后,其实就变成了9毛9分(0.99元),因为其购买力已经下降了1%。
按照这个逻辑,我们可以计算出,在不同的通胀率下,1块钱货币的购买力的变化情况。
举例来说,如果每年的通胀率为2%,那么在5年后,1块钱的购买力,就相当于今天的9毛钱。20年后,1块钱的购买力,只相当于今天的6毛7分钱。
显而易见,通胀率越高,持续的年数越长,我们手中的货币的购买力的下降就越厉害。如果一个经济体的通胀率持续在10%以上多年,那么我们手里的现金,很快就会变得一文不值。
比如1920年代的德国,当时的通胀率达到了令人咋舌。
在一篇当时的新闻报道中曾经提到:印钞厂24小时不间断,连夜赶工印钞票。但即使是这样,还是会经常发生刚印好的钞票币值太小,赶不上物价上涨速度这样的尴尬情况。
在1940年代,当时的中国曾经发行过一些面值达到百万/千万级别的货币(金圆券)。
上图显示的是根据中国统计局公布的CPI得出的历史通胀率。
我们可以看到,在1980~1990年代,中国的通胀率比较高,平均在10%以上。但是从1998年开始,通胀率得到了有效控制。一直到今天,官方统计和公布的通胀率在2%左右。
值得一提的是,统计局公布的CPI,遵照一定的编排规则。CPI的统计方法是否合理,在这里不表。
在我们分析比较任何一个投资项目的回报和风险之前,需要把通货膨胀的威胁考虑进去。对我们投资者来说,扣除了通胀以后的真实投资回报,才是真正能够影响我们购买力的,有意义的投资回报。